诗词大全

《青城山丈人观》

群峰垂碧光,下拥岷仙家。
神皇被金巾,坐领五帝衙。
威灵摄真境,俗语不敢哗。
精心叩殊庭,俯首仰紫华。
愿言凤罗盟,毕世驱尘邪。
循奉蕊珠戒,期之飞太霞。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青城山丈人观》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群峰垂碧光,
下拥岷仙家。
神皇被金巾,
坐领五帝衙。
威灵摄真境,
俗语不敢哗。
精心叩殊庭,
俯首仰紫华。
愿言凤罗盟,
毕世驱尘邪。
循奉蕊珠戒,
期之飞太霞。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人观赏青城山的场景和他的心境。下面是对该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中的“群峰垂碧光”描绘了青城山的壮丽景色,青山脱俗,峰峦叠翠,给人以静谧、神秘的感觉。诗人通过“下拥岷仙家”表达了青城山作为仙人居住之地的神秘和尊贵。

接着,诗中提到“神皇被金巾,坐领五帝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山川的崇拜和景物的神性。这里的“神皇”指的是天帝,他被金巾所覆盖,坐在五帝的衙门之下,象征着青城山作为天帝的居所,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诗中还提到“威灵摄真境,俗语不敢哗”,意味着青城山神灵威严,使得凡人不敢随便妄言。山上的灵气和神圣之境使得人们肃然起敬,不敢妄语。

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虔诚的心境:“精心叩殊庭,俯首仰紫华”。他虔诚地向青城山神明叩拜,俯首顶礼,仰望着天上的紫华星,表达了对神明的敬仰之情。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追求。他希望能加入凤罗盟,以驱散一生的尘邪,摆脱尘世的纷扰,追求纯粹和超凡的境界。他期望能够遵循凤罗盟的规定,追求至高无上的境界,达到飞太霞般的高远和纯净。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青城山的神秘壮丽和诗人对神明的虔诚崇拜,表达了追求纯净、超凡和高远境界的愿望。同时,诗中运用了山水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元素,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神明的崇敬和追求。

  • 《金陵道中》

    六国相排一局棋,岸头百草野烟微。树深啼鸟自相失,山静晚云犹未归。濡口潮回残照满,石城春尽乱花飞。周郎屈指图天下,谁道江南玉鱠肥。

  • 《次魏知元韵三首》

    江城半月从游乐,别去知君剩有诗。相望置邮三舍便,幸能时寄慰相思。

  • 《菩萨蛮》

    东风卷尽欺花雨。月明皎纸庭前路。月底且论诗。从教露湿衣。明朝愁入绪。各自东归去。后夜月明中。绿尊谁与同。

  •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赐午门观灯应制(二首·宣庙品第应制诗,以》

    鳌峰千仞郁嵯峨,万蜡荣春洽太和。明月只随仙仗转,红云偏近御筵多。旌旄影扬黄金阙,丝竹声翻《白雪》歌。万岁三呼频祝颂,醉归数问夜如何。

  • 《衲衣示众》

    一个闲身包万有,不能自把著针缝。众缘聚衲须微细,妙相庄严一大通。下下针锋无不实,条条线贯不空空。连天铺地山和水,一合圆成始脱笼。更有一般奇物处,岩前枯木笑春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