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消烟尽露华凝,目极瑶坛第九层。
清珮缓随驰道月,绛笼高应午门灯。
风传广乐声初下,天近燔柴气已升。
人意可占神意悦,万年灵祚永堪膺。
《郊祀喜晴有述》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碧消烟尽露华凝,
蓝天中烟雾消散,露水凝结成珠。
这一句描绘了郊外的景色,表达了晴朗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
目极瑶坛第九层。
视野极限,达到瑶台的九层。
这一句暗示了作者的视野开阔,心境高远。
清珮缓随驰道月,
清秀的珮子慢慢随着马蹄声追随在月亮的光芒之后。
这一句通过描写珮子(古代女子佩戴的一种装饰品)在夜晚的动态,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清新夜景的赞美。
绛笼高应午门灯。
高高的绛红灯笼应在午门上。
这一句描绘了灯笼高挂在午门上,象征着庄严的场合和喜庆的氛围。
风传广乐声初下,
微风传来广乐的声音,初次响起。
这一句描述了风吹拂着带来了广乐(古代宫廷音乐)的声音,预示着郊祀仪式的开始。
天近燔柴气已升。
天空近了,燔烧的柴火已经升起。
这一句表达了郊祀仪式的庄严和正式,燔烧的柴火象征着祭祀的开始。
人意可占神意悦,
人们的意愿可以得到神明的满足。
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于祭祀仪式的期待和祈求,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祝福。
万年灵祚永堪膺。
万年的神灵祝福永远能够被膺受。
这一句表达了对神灵祝福的长久持续,以及对国家永远繁荣昌盛的祈愿。
这首诗词以郊祀仪式为主题,通过描绘郊外的景色、描写仪式的场景和表达人们的祈愿,展现了作者对祭祀仪式的敬重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诗词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富有气势的词句,给人以庄重而神秘的感觉。通过抒发情感和表达祈愿,诗词唤起了读者对于传统仪式和国家荣耀的共鸣。
六国相排一局棋,岸头百草野烟微。树深啼鸟自相失,山静晚云犹未归。濡口潮回残照满,石城春尽乱花飞。周郎屈指图天下,谁道江南玉鱠肥。
江城半月从游乐,别去知君剩有诗。相望置邮三舍便,幸能时寄慰相思。
东风卷尽欺花雨。月明皎纸庭前路。月底且论诗。从教露湿衣。明朝愁入绪。各自东归去。后夜月明中。绿尊谁与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鳌峰千仞郁嵯峨,万蜡荣春洽太和。明月只随仙仗转,红云偏近御筵多。旌旄影扬黄金阙,丝竹声翻《白雪》歌。万岁三呼频祝颂,醉归数问夜如何。
一个闲身包万有,不能自把著针缝。众缘聚衲须微细,妙相庄严一大通。下下针锋无不实,条条线贯不空空。连天铺地山和水,一合圆成始脱笼。更有一般奇物处,岩前枯木笑春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