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洞口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
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
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茅山洞口
华阳仙洞口,半山岭上看着云飘过。
洞穴隐藏在苔壁之中,青苔蔓延,洞口的景色与石坛相映成趣。
洞口随着地脉弯曲,感觉到微微的寒意。
虽然没有成功变成金骨,但回来的路却变得困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洞口的景色。洞口位于山岭上,从这里可以看到漂浮的云朵。洞穴隐藏在苔壁之中,苔藓在洞口延伸,绿色与石坛的颜色形成对比,给人以美感。洞口沿着地脉曲折,给人以一丝寒意。诗人表示自己虽然没有成功变成金骨(指功德圆满、成为仙人),但回来的路却变得困难,可以看出诗人在功业上的追求和挣扎。

赏析:
这首诗以茅山洞口为背景,通过描写洞口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功业的追求。诗人通过写景的手法,将青苔和石坛的景色与洞口的曲折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形容洞口随着地脉转动和感受到的寒意,给诗人带来一种与仙境接近的感觉。虽然诗人没有实现成为仙人的愿望,但从最后两句可以看出,他在回归凡世的路上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整首诗词意境明朗,语言简练,结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仙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追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作者介绍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綦毋潜的生平

  綦毋潜(692年-749年,綦音qí),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15岁游学京都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渐有诗名。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落第返乡。开元十四年,又赴京考试,终于进士及第,授宜寿导尉、左拾遗。开元十八年,入集贤院待制,为著作郎。在此期间,曾返乡省亲,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与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张九龄相见,并以诗作唱酬。开元二十一年冬,送诗友储光羲辞官归隐,受其影响,他萌发了归隐之志,便于当年年底离开长安,经洛阳,盘桓半年多,最后下定决心弃官南返。他先在江淮一带游历,足迹几乎遍及这带的名山胜迹。留传至今的诗也多描写风光之作。

  天宝初(742年),綦毋潜返洛阳、长安谋求复官。天宝十一年任左拾遗,享从八品,后长为著作郎,享五品。后“安史之乱”爆发,他再度归隐,但未返里,仍游于江淮一带。此后不知所终,享年65岁左右。

  綦毋潜虽然是唐代江西最有名的诗人。前人对他的评价较高:“盛唐时,江右诗人惟潜最著”、“清回拨俗处,故是摩诘一路人”。说明他的诗风接近王维。

  綦毋潜诗歌章句挺拔不凡,色彩鲜明,善于抒发世俗之外的感情,如《春泛若郁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落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把山势、溪水、晚风、小舟描写得轻灵生动,诗歌的视野也十分开阔,际夜、南斗、潭烟、林月,仿佛把人带到了天上的世界,浮想联翩。 《题栖霞寺》、《茅山洞口》都被评论为有影响的好诗。王维在《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中写道:“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表现了太平盛世下,彼此官运都不亨通,但不怨天尤人,保持一向纯朴的风范。可以看出,王维与綦毋潜不仅人情谊、文情浓,在思想感情上也相知相通。

  綦毋潜虽然为仕不顺,官最高为五品著作郎,安史之乱爆发后,再度归隐,但未返故里,仍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但其才名却盛于当时,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都过从甚密。王维有《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李颀有《送綦潜三谒房给事》等唱酬记载。

  《全唐诗》收录他的诗1卷26首,内容多为与上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綦毋潜的评价

  綦毋潜是唐代江西最有名的诗人。前人对他的评价较高:“盛唐时,江右诗人惟潜最著”、“清回拨俗处,故是摩诘一路人”,说明他的诗风接近王维。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他与初唐、盛唐诗人的名字同列,“况唐人如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张燕公、张曲江、贾至、王维、独孤及、韦应物、孙逊、祖泳、刘虚、綦毋潜、刘长卿、李长吉诸公,皆大名家。”《河岳英灵集》的评议是:“潜诗屹峭茜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至如‘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又‘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历代未有。历代诗评家也基本上持此观点。从内容上说,他的诗多为山水纪游,咏赞自然风光,也即是《唐人才子传》所说的“善写方外之情”。从诗作的风格上讲,他的诗以清丽典雅,恬淡适然为特色,作为这一特色的代表,历代诗选家均以《春泛若耶溪》为最。

  《唐才子传》载:潜,字孝通,荆南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及第。授宜寿尉,迁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复授校书,终著作郎。与李端同时。诗调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历代未有。荆南分野,数百年来,独秀斯人。后见兵乱,官况日恶,挂冠归隐江东别业。王维有诗送之,曰:“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一时文士咸赋诗祖饯,甚荣。有集一卷行世。

诗词推荐

静拂藜床藉蠹书,曲肱聊与古为徒。梦柯尚费论荣辱,讼鹿何烦竞有无。庭下细光风泛蕙,隙中斜影日低梧。宰墙不塓嵇胞转,宁觉人间有畏途。

事为之词危楼横枕清江上,两岸碧山如画。夕烟幂幂,晚灯点点,楼台新夜。明月当天,白沙流水,冷光连野。浸栏干万顷,琉璃软皱,打渔艇、相高下。何处一声羌管,是谁家、倚楼人也。多情对景,无言有恨,欲歌还罢。把酒临筵,阿谁知我,此怀难写。忍思量后夜,芳容不似,暗尘随

柴门一闭动经旬,何许书来来得新。骆驿诏除频宠渥,是知明圣识忠良。都司万事无不理,一语九州当致康。况此十年门下士,反从勾漏吊沉湘。

人道青溪有九曲,如今一曲仅能存。江家宅畔成花圃,东府门前作菜园。登阁自堪观叠嶂,汎舟犹可醉芳樽。料应当日皆无恙,苕霅潇湘不足言。

中兴光启自元钧,比德褒功礼意新。是赞是图超古羽,仪刑一代冠麒麟。

半晴半雨半暄凉,拖带春光未要忙。为报州家兼县里,五乡改作万花乡。

一雨炎□洗。似天知、溪山佳处,玳筵珠履。六十年前今朝庆,门左桑弧蓬矢。也似恁、郁葱佳气。绿鬓童颜春未老,问寿星、模样君真是。新甲子,从头起。应门有子能承志。总人间、皱眉底事,不关君耳。看不日孙枝毓秀,衮衮教人满意。更又报、门阑多喜。饱受人生真富贵,便蟠桃、

幽人读书处,皎皎霜月烂。香影不可掇,高花在岩畔。

泽国繁华地,前朝旧此都。青山弥百粤,白水入三吴。艮岳销王气,坤灵肇帝图。两宫千里恨,九子一身孤。设险冯天堑,偷安负海隅。云霞行殿起,荆棘寝园芜。币帛敦和议,弓刀抑武夫。但闻当守奏,不见立庭呼。鬼蜮照华衮,忠良赐属镂。何劳问社稷,且自作欢娱。粳稻来吴会,鱼鼋

两川摇扤尚迟留,耳落边声结素愁。草阅阵旗江郭靖,云移仙盖野堂幽。时危附髀思屠狗,日短归心寄饲牛。忝窃三朝今老惫,驱驰何计足消忧。

谁谓閒无呈,閒中事日生。和香雕印脱,记石假云名。水取从龙井,花移自马城。若将朝市比,忙处却多争。

橘记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见说彭成仙隐,对此庆生辰。寿比太公欠一,年并楚丘逾九,益壮异常人。细数称觞日,信宿两弥旬。戏莱衣,桥梓列,桂兰荣。一门盛事难得,一子两层孙。休论若儿渠父,差胜杨椿黄琬,四代眼前亲。积善有馀庆,享福百千春。

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轻波飐鸭头,小艇翔燕尾。风沙三十程,云水一千里。云尽晚寒轻,日长春睡美。汀芜翘碧茅,岸树裹红蕊。江浮清镜中,山入翠屏里。蜀鸟已惊心,巴猿犹恻耳。竹节数名滩,桃花验新水。谷莺歌尚慵,樯燕舞何喜。落日浪鎔金,残花风翦绮。斯游兴最多,了不知行止。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义士频报雠,杀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帝遣巫阳与旧魂,又骑羸马访苏门。虽逢高士不相顾,犹胜浮湘哀屈原。

清泉遶屋竹连墙,回首微官意已忘。小瓮带泥收洛笋,细鳞穿柳买河鲂。黄旗万里无侯骨,红烛千锺有酒肠。欲起九原谁可友?兰亭修禊晋诸王。

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寒。祖师玄妙诀,莫向寸心安。

邂逅江干得胜流,襟怀冰玉气横秋。相逢便及平生事,欲去知难苦死留。残漏寒灯催别酒,淡云微雨送行舟。虎头自是封侯骨,稳上青云莫倦游。

此是鄜州月,人间应更无。欲垂清夜泪,桂影莫扶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