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颋

穷冬急风水,逆浪开帆难。
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
有求彼乐土,南适小长安。
到我舟楫去,觉君衣裳单。
素闻赵公节,兼尽宾主欢。
已结门庐望,无令霜雪残。
老夫缆亦解,脱粟朝未餐。
飘荡兵甲际,几时怀抱宽。
汉阳颇宁静,岘首试考槃。
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作品评述

别离董颋,冬天的严寒和犹如逆流的寒风,使出发的船只很难行进。我这个穷困的儒者,吃的简单,常常感受到寒冷。你也想找一个宜居的土地,南去小长安吗?来到我这艘船上,会发现我的衣服很单薄。我曾听说赵公有高尚的品德,尽管我无法与你尽情共享欢乐。踏上这船前,已经注视着门庐,不希望雪霜侵蚀它。老夫已经解开了缆绳,空腹早晨还未进食。飘摇在战火纷飞的边境上,不知道何时才能获得宽阔的胸怀。汉阳相当安宁,我首次尝试登上考试的船只。希望你记住白帽子,采采薇草来到青天云端。

译文:
离别董颋,寒冬之中,急风破浪难开帆。作为一个贫困的学者,吃的都很清苦,不知寒冷是什么滋味。你也想找一个宜居的地方,南去小长安吗?来到我的船上会发现我的衣裳单薄。我听说过赵公有高尚的品德,尽管我们无法一起享受欢乐。望着我的门庐,希望雪霜不要侵蚀它。老夫已经解开了系船的绳索,还未吃饭就开始前行。漂泊在战争中,不知何时才能感受到宽广的怀抱。汉阳相当平静,我首次尝试参加考试。希望你记住我戴的白帽子,采摘薇草飞向青云天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诗人杜甫在离别朋友董颋时的感慨和思考。诗人描绘了严寒的冬天和逆流而行的寒风,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艰难和困苦。同时,通过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传达出穷困士子的不易和艰辛。

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心情对比,表达了对董颋寻求更好生活环境的理解和祝愿。诗人希望对方能在南方找到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可以安居乐业。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己希望能够得到一片宽广的天地,摆脱战乱的困扰,过上平静的生活。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留恋和祝福,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和处境进行了反省和思考。通过描绘严寒、逆浪和飘荡的景象,诗人展示了自己的孤独和辛苦,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句、真实的情感和具体的景象,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真挚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的聪明才智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离别和孤寂的描写,反映了历史上士人的辛酸境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展示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越城芳径手亲栽,红浅黄深次第开。不用小山招陷赋,身如强健日千回。

寒食节

见自长台数,于今十五年。虽云公偃薄,政坐我迍邅。苦志思重写,愁肠不易煎。却怜难掩处,霜发半萧然。

寒食节

才得心安便是通,乘龙非贵钓非穷。那知碌碌樊鳞者,尽在先生不钓中。

寒食节

偶结茅茨一水湄,便从佳士得心期。可堪大老留青眼,更向诸郎识白眉。骥足方求千里附,豹文先许一斑窥。鹤鸣子和君家事,此乐外人那得知。

寒食节

墨客钟张侣,材高吴越珍。千门来谒帝,驷马去荣亲。吏邑沿清洛,乡山指白蘋.归期应不远,当及未央春。

寒食节

兰如君子蕙如士,此评吾得这涪翁。有余不足姑勿率,毕竟清幽气类同。

寒食节

吾尝评论齐物,未知彭殇孰贤。蒙庄略晓些子,分别小年大年。

寒食节

海内堂堂友,如今在贼围。虚传袁盎脱,不见华元归。浮世身难料,危途计易非。云孤马息岭,老泪不胜挥。

寒食节

浔阳欲到思无穷,庾亮楼南湓口东。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菰蒋喂马行无力,芦荻编房卧有风。遥见朱轮来出郭,相迎劳动使君公。

寒食节

随分栽蔬复种花,逐时温酒又煎茶。两儿能售严州屋,便可归来共一家。

寒食节

吏中习隐好跻攀,不扰疲人便自闲。闻说殷勤海阳事,令人转忆舜祠山。

寒食节

旧日诗肠论斗酒,风流怀抱如倾。几年不听渭城声。尊前无贺老,卷里少弥明。闻说语言都好,便应步履全轻。长生第一是风僧。额前书八十,能说又能行。

寒食节

岁籥愁云暮,朋簪夕宴开。贤如颍川聚,兴是剡溪来。泻酒蟾波溜,雕章烛刻催。三英知绝擬,況复是平台。

寒食节

春木争秀发,嗟君独不材。须惭一花少,强逐众芳开。顽艳人谁采,微香蝶不来。直为无用物,空尔费栽培。

寒食节

栗子味堪收。更出馨香是芋头。今后吃时思想定,追求。为甚般般各六筹。细认细寻搜。芋有青苗栗有*。空外地中归一处,休休。说破玄玄

寒食节

黄鸟翻红树,青牛卧绿苔。渚宫歌舞地,轻雾锁楼台。

寒食节

祀教民昭孝,天惟德是亲。太宫严大飨,吉土兆精禋。礼乐三王盛,梯航万国宾。恩沾群动洽,庆与一阳新。奉册尊长乐,均厘及众臣。不须云物瑞,和气浃人神。

寒食节

阖闾城下水连天,故国凄凉思惘然。堤柳数行垂舞带,砌苔几叠晕歌钿。了无麋鹿游台下,只有凫鷖戏水边。往事如今销歇尽,断霞残照锁寒烟。

寒食节

义熙鼎向寄奴轻,归去来兮绝宦情。特笔谁书晋处士,千年心事一朝明。

寒食节

龙骧万斛去如鸿,巨浪惟能窘短篷。不是山灵嫌俗驾,一生常值打头风。

寒食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