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出自两汉代司马迁的《屈原列传》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屈原列传》

拼音和注音

rán jiē zǔ qū yuán zhī cóng róng cí lìng , zhōng mò gǎn zhí jiàn 。

翻译及意思

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

词语释义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名平。

直谏:直谏zhíjiàn耿直劝谏。

从容:(形)①镇静;不慌不忙。[反]慌乱。②宽裕:时间~|手头~。

莫敢:犹莫非。

辞令:(名)交际场合应酬、答对的言辞:外交~。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诗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诗词推荐

青城山老人,服椒得妙诀。年过九十余,貌不类期耋。再拜而请之,忻然为我说。蜀椒贰斤净,解盐六两洁。糁盐慢火煮,煮透滚菊末。初服十五圆,早晚不可辍,每月渐渐增,累之对二百。盐酒或盐汤,任君意所歠。服及半年间,胸膈微觉塞。每日退十圆,还至十五烂。俟其无碍时,数复

拂拭方山帽,安排一复巾。春秋书满架,整整莫因循。

居近古城心自幽,箪瓢足用更何求。莺飞旋趁春风出,龙卧终闻莫雨搜。科第联翩收甲乙,乡闾惊怪问因由。隐君淡泊无人识,长夏一衫冬一裘。

细蕊慢逐风,暖香闲破鼻。青帝固有心,时时动人意。去年高枝犹压地,今年低枝已憔悴。吾所以见造化之权,变通之理。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复无穷已。今生长短同一轨,若使威可以制,力可以止,秦皇不肯敛手下沙丘,孟贲不合低头入蒿里。伊人强猛犹如此,顾我劳生何足恃。

往日三语掾,解道将无同。我观李校书,超迈有古风。谈道屡入微,闭门长蒿蓬。谁能赏远韵,太守似安丰。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百战曾夸陇上儿,一身复作云中客。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翦应碎。匈奴破尽看君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客到蒙城有信归,殷勤惠米助晨炊。老僧钵满慵相唤,长者恩深只自知。粒粒圆成难著会,明明嚼碎更何疑。赵州遗语诚非谬,一饱元来忘百饥。

如来禅,祖师意。儿啼子哭,鸡鸣犬吠。是汝诸人,瞥地也未。

幼年耆旧识东床,壮岁名喧翰墨场。老去里闾推闻望,向来士子诵文章。芊绵宿草悲春尽,牢落佳城怨夜长。赖有集贤多故旧,笔端三绝刻琳琅。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东观何如双树家,丝絇归践故园沙。静知水镜中人物,香识炉烟上鬓华。尽有春风飞燕子,岂无诗兴到梅花。自怜老子归来晚,不得追随八月槎。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粉团菰黍族金盘,仙术昌阳滟玉樽。小小角弓夸射中,两宫欢燕似开元。

著身闹市厥惟艰,渺渺狂澜荡不还。心莫转移真匪石,德常安重有如山。谈经不踵诸儒后,辨理尤严一字间。倾耳名言深猛省,半生日月总成闲。

柳青青。酒清清。雨脚涔涔忆渭城。一尊和泪倾。山青青。水清清。水阔山重不计程。愁堆长短亭。

客舍逢迎少,村居道路迷。雨晴知虎过,烟暝有雅啼。轻薄看诸子,辛勤愧老妻。人生真寄耳,巢燕亦添泥。

染著悉尘根,新故相因续。情波无端极,苾刍伤自促。但弘法苑慈,藉佛摄神足。一济解脱津,永宴净茵蓐。

雨热宫城阔,秋声禁树多。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高名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钓船东去掠新塘,船迮篷低露篛香。十里澄波明白石,五更残月伴清霜。飘飘枫叶无时下,嫋嫋菱歌尽意长。谁信梁州当日事,铁衣寒枕绿沉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