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送同年俞副使浚之四川兵备》
拼音和注音
xuě shān bù jiàn nán lái yàn , shū jì tóng nián jǐ rì shō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雪山:1.积雪的山。2.山名。原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诸山,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3.山名。4.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同年:同年tóngnián相同的年份同年出生b〈方〉∶年纪相同∶指同时;年岁相同;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控带西南坐上游,安危须共主分忧。
蜀人到老怀张咏,边计从前仗武侯。
地远乌蛮耕更早,天高白帝镇横秋。
雪山不见南来雁,书寄同年几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