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窝(师子林十二咏)

阴壑寒犹掞,空山响已沉。
白云无路入,禅向定中深。

作品评述

《禅窝(师子林十二咏)》是明代谢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阴壑寒犹掞,
空山响已沉。
白云无路入,
禅向定中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修者在深山中的禅修经历。作者通过描绘山谷的幽暗寒冷和空山的寂静,表达了禅修者的宁静和冥想的状态。白云无路入,意味着禅修者已经超越尘世的纷扰,进入了一个超然的境界。禅修者的心境深邃,静谧如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禅修者的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首句“阴壑寒犹掞”,以寒冷的山谷作为背景,暗示出禅修者所处的环境。山谷的阴暗和凄凉,与禅修者内心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空山响已沉”,通过寂静的山林来强调禅修者的宁静和内心的沉静。第三句“白云无路入”,表达了禅修者已经超越尘世的一切,与纷扰世事无关,心境高远。最后一句“禅向定中深”,将禅修者的境界进一步深化,说明他已经达到了极致的静谧和冥想的境界。

整首诗词以静谧、冥想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禅修者的内心境界。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以意象化的手法,将禅修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出禅修者内心的安宁和超脱。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禅修者追求内心宁静和超然境界的美好。

诗词推荐

拂石搘颐久,閒心寂似初。不知浑是水,宁觉我非鱼。欲数犹疑幻,相看若在虚。星星双鬓影,何事入方诸。

年来懒看,古今文字纸千张。酒中悟得天常。闲杀*前好月,不肯照西厢。任昏昏一醉,石枕艟藤床。名途利场。物与我,两相望。目断霜天鸿*,沙漠牛羊。一庭秋草,教粉蝶黄峰自任忙。花老也、尚有余香。

汉家挈令赖诸公,末至缘何玷选中。马尾不知书画误,鸟声偏乐友心同。忘忧日接三杯善,轧思时分一溉功。敢向明廷邀异赏,从来儒术比司空。

武夷山字,日使君衔上,新来带得。便觉闲中多胜事,满眼烟霞泉石。云卷尘劳,风生芒竹,去作山中客。晓坛朝罢,自然五福天锡。当此孤天悬门,步虚声远,直透云霄碧。替却燕姬皓齿(此句缺一字),洗尽人间筝笛。九曲溪深,千岩壁峭,大寿应难匹。辑车有待,日边飞下消息。

小蕊受春风,日日宫花花树中。恰向柳绵撩乱处,相逢。笑靥旁边心字浓。归路草茸茸,家在秦树更近东。醒来醉来无限事,谁同。说着西池满面红。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江上五年同送客,与君长羡北归人。今朝又送君先去,千里洛阳城里尘。

空山谁可閒来往,自种梅花伴月明。小筑便为身后计,此奇千古未忘情。

身用已时危,衰残况病欺。竟成黄犬叹,莫逐白鸥期。东阁图书散,西园草露垂。无因奠江上,应负十年知。

兹辰驭北风,所至有东道。反袂问浮邱馈芝走商皓。著裙拜木公,献宝出富媪。气平四大和,以此可却老。长生等终古,彭祖是亦夭。有客诣理窟,相过或谈妙。再拜有所乞,乞我如瓜枣。

暮年缘一嬾,百事俱弃置;今遂嬾到书,把卷辄坐睡。其余嬾则已,感此独歔欷。念昔少壮时,日夜痛磨砺,誓言死为期,身在敢暴弃?宁知未死前,殆欲负此志。颜回称好学,杨雄乃识字。勉哉慕前修,自画圣所讳。

尊宿芳名盛,庵岩迹未颓。织蒲随日用,儋版唤人回。临济亲推出,云门手托开。于今两禅派,俱自睦州来。

自问从初,少年如何,每每所为。好细寻重想,当时做作,恐违天地,或昧神祗。及至如今,恁貌颜将耄,限尽临头著甚医。还知否,有圣贤三教,莫也堪随。*中认这慈悲。更长*名香寝见知。把净清灵密,耀明囗显,一齐速练,下手修持。口印金科,心传玉诀,旧业除消诚未迟。搜前路

忽有长沙使至,为传江右书来。茅屋于时已黑,青灯为尔频开。

日日闲车马,谁来访此身。一门兼鹤静,四院与僧邻。雨室墙穿溜,风窗笔染尘。空馀气长在,天子用平人。故国有如梦,省来长远游。清晨起闲院,疏雨似深秋。宿寝书棱叠,行吟杖迹稠。天晴岂能出,春暖未更裘。

汉家诛党人,谁与李杜死。死者有范滂,其母为之喜。喜死名愈彰,生荣同犬豕。

天地西风遍,亭皋衰意生。寒云终不雨,危叶自多声。晚蟪犹嘶树,啼鸦稍着城。默然孤客思,年序共峥嵘。

津亭遥望草萋萋,空旷清怀与物齐。春水倒行潮欲上,晚云平压日先低。高城览古人何在,远渡伤离客自迷。好共山翁同出处,不随朝骑五门西。

一笑相逢此道同,别来木末几青红。自怜老去北窗下,犹得身栖广厦中。良夜拟乘千里月,神仙竟隔一帆风。赠行更愧留行者,遮道歌翻别驾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