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重感南唐事

叔宝倾陈衍弊梁,可嗟曾不见兴亡。
斋祠父子终身费,酣咏君臣举国荒。
南狩皖山非故地,北师淮水失名王。
天移四海归真主,谁诱昏童肯用良。

作品评述

诗词:《和微之重感南唐事》

叔宝倾陈衍弊梁,
可嗟曾不见兴亡。
斋祠父子终身费,
酣咏君臣举国荒。
南狩皖山非故地,
北师淮水失名王。
天移四海归真主,
谁诱昏童肯用良。

中文译文:
叔宝倾泄悲愤,述说陈衰梁朝的弊端,
可惜当时未能预见国家的兴衰命运。
殿堂祭祀、父子代代负担,
陶醉歌咏之间,君臣关系已陷于荒谬。
南方的狩猎不再是古时的疆域,
北方的师军与淮水失去了王朝的声名。
天命转移,四方的土地归属于真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诱惑昏庸的年少君主去行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诗人和变法家,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南唐朝代兴衰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思考。

诗的开头,以"叔宝"指代自己,倾诉着对陈衰的梁朝的愤懑和痛心。他感叹自己当时未能预见到国家的兴亡命运,对此深感可惜。

接下来,诗人以斋祠和父子终身负担的形象,揭示了朝廷的浪费和不合理之处。父子相承的祭祀责任,成为了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君臣之间的关系已经荒谬不堪,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责任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述南方狩猎的变迁和北方师军与淮水失去声名的情景,暗示了国家的衰败和失去边疆的领土。天命的转移意味着国家的归属发生变化,土地归于真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昏庸君主不肯改过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南唐兴亡的感慨,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社会浪费和君臣关系紊乱的现实。王安石以深沉的思索和批判的态度,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并对昏庸君主的行为表示无奈和愤慨。这首诗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政治和社会观察力,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变法思想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扁舟蓑笠寄平生,元是江湖一白丁。偶着青衫持手版,懒占黄色上天庭。正须第事问三尺,未暇对人谈六经。啼鸟数声春事了,故乡回首几长亭。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从容。吟啸百年翁。行乐少扶筇。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荷君来意固非因,曾未深交意便倾。语到七篇无欠少,学从三画已分明。每怀前此伤标置,颇欲从今近老成。为谢荆门三益友,何时尊酒话生平。

乘兴山阴更灞桥,人间此事久寥寥。客心也欲将归去,小为故人留一霄。

薄有盐醯胹竹孙,夜寒城郭似荒村。远更已觉逾三鼓,独酌无聊罄一樽。此道粗闻元自少,众人欲杀幸犹存。盲风怪雨青灯暗,庄蝶难凭入梦魂。

绮窗红烛淡秋光,凤帐流苏减夕香。机杼隔花闲翠户,辘轳临水冻银床。秋风紫塞书千里,夜月清砧泪数行。望断金鞍秋又杪,芙蓉零落玉池霜。

郡清官舍冷,枕席溅山泉。药气来人外,灯光到鹤边。梦秦书印斗,思越画渔船。掷笏南归去,波涛路几千。

一官归老岂嘉宾,喜见群材入选抡。学变古今人得意,化行梁楚俗还醇。士蒙余勇天同力,诗度清秋物再新。勉作功名求善颂,径从平地据通津。

蟋蟀鸣玉阶,梧桐落金井。纨扇本生凉,错恨秋风冷。

错落珠玑满袖倾,百年初见愧生平。人从伊傅平头数,句似阴何彻骨清。惠我善邻天有意,惜君横道世无情。曲终狗尾那能续,欲附曹刘万古名。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昔日缇萦亦如许,尽道生男不如女。河阳满县皆春风,忍使梨花偏带雨。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先皇初在镐,贱子正游秦。拨乱干戈后,经文礼乐辰。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骐驎。光武休言战,唐尧念睦姻。琳琅铺柱础,葛藟茂河漘.尚齿惇耆艾,搜材拔积薪。裴王持藻镜,姚宋斡陶钧。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名卿唯讲德,命士耻忧贫。杞梓无遗用,刍荛

漠漠春寒水绕城,谁家可作看花行。一杯不得三人共,二月都能几日晴。梦逐莺声风外断,愁兼草色雨中生。画船载妓南湖上,不似年时放浪情。

筍就林烧厌八珍,烟为翠幙草为茵。功臣名姓留何处,自把金刀刻翠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

生民尊祖,时迈造成。江汉拨乱,凫鹥持盈。四诗之道,始于和平。五际之变,通于晦明。宣宥密之基命,敭遹骏之休声。或箴规于阙政,或歎咏于芳馨。

翰林尚书宋公子,文采风流今尚尔。自疑耆域是前身,囊中探丸起人死。貌如千岁枯松枝,落魄酒中无定止。得钱百万送酒家,一笑不问今余几。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醉惊客起。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楚国羁臣放十年,汉宫佳人嫁千里。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

自然鸥鸟亲,日与渔樵遇。

弱水茫茫三万里。遥望蓬莱,浮动烟霄外。若问蓬莱何处是。珠楼玉殿金鳌背。惟是飞仙能驭气。霞袖飘_,来往如平地,除□飞仙谁得至。只缘山在波涛底。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