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礼导师

掩关名自远,鲸浪阻相寻。
讲罢唯澄虑,孤峰只此心。
柏烟秋榻静,莲漏夜堂深。
尽仰鄞江上,清风继道林。

作品评述

《寄礼导师》是宋代释希雅创作的一首诗词,探讨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和对导师的敬意。

中文译文:
遥掩学宫之门,浩渺大海阻隔相寻。
讲授结束之后,只剩清澈的思虑,独自守望在这座孤峰上。
远山的蓝烟在秋天的榻上静静升腾,莲花形状的时间过滤器显得夜晚更加深沉。
我仰望鄞江之上,清风在道林廊间持续吹拂。

诗意:
这首诗以导师为主题,表达了对导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隔阂,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但通过澄虑和思考,教导的言传身教仍然在心中指引。作者将导师比喻为一座孤峰,执着地守望,并将导师的教诲比作清风,永久地在他的心灵中继续传承。

赏析:
《寄礼导师》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敬意的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抒发情感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导师的深深怀念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交织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通过澄虑和思考的方式来表达对导师话语的思念。这首诗词充满了对导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学问与智慧的追求和钻研之心。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导师和学问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距离和时间的超越,彰显了人与师的紧密联系和不灭的情感纽带。

诗词推荐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日落古山净,云归北崦昏。老僧方在定,童子不譍门。伏虎知慈力,灵禽演法言。槛前泉数斛,清澈是心源。

朝家岁取天下士,官守小大悉分治。育材论荐苟失宜,德业英豪苦难致。予尝备员内供奉,作书参议科场事。乡举察廉未易复,责其节行在长吏。策之当世之大务,适时可以观周智。问之六经之归趣,知言可以见精意。众贤一划天子可,开设学校朔南被。世儒苟欲便有司,诏令初传寻已置。

烧残绛蜡泪成痕。街鼓报黄昏。碧云又阻来信,廊上月侵门。愁永夜,拂香茵。待谁温。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至宝明珠非有纇,全珍良玉自无瑕。为珠为玉尚如此,何况为人多过差。

梅花见处多留句,谏草藏来定得名。

不到仙山二十年,道人双鬓亦皤然。却看翠岭千寻石,又汎清溪九曲船。目极已高聊自喜,身轻欲上可无缘。只应猿鹤遥相认,笑我归耕未有田。

虎溪何必与禅谈,唯有东离菊味甘。束带肯为儿辈屈,悠然兴在此山南。

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

龙湫喷薄高且清,自料吾心略相似。因流顺势无隐情,倾倒向人只如此。

秋露凝浆细,朝阳入色深。冰虀不须捣,恐碎褭蹄金。

鹤驾几迟留,岷峨水石幽。御风同列子,梦蝶拟庄周。醉卧空林月,狂歌古观秋。何时归阆苑,闲共老仙游。

略彴缘溪一径分,千山香雪照斜醺。道人不作寻花梦,只道漫山是白云。

千里移根自海隅,风颿破浪走天吴。散花忽到毗耶室,似欲横机试病夫。燕寝香中暑气清,更烦云鬓插琼英。明妆暗麝俱倾国,莫与矾仙品弟兄。

人道灵瓜有护持,蜿蜒果见著青枝。一时耳目穷何尽,万事由来不可知。

此道至灵至圣,无令泄漏轻为。全凭德行两相宜。言语须防避忌。要藉五行生旺,须明阳盛阴衰。三人同志谨防危。进火工夫仔细。

静景须教静者寻,清狂何必在山阴。蜂穿窗纸尘侵砚,鸟斗庭花露滴琴。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

园林萧洒闻来久,欲访因循二十秋。今日开襟吟不尽,碧山重叠水长流。

哆哆啝啝,搭猱左科。吃十方饭,唱快活歌。任疏慵,没礼数。赶则去,招则住。住似著衫,去如脱袴。禅徒苦口劝和光,捏聚虚空要泊路。

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