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江上

孤帆收广岸,落照在遥峰。
南北渡人少,高低归鸟重。
潮回沙出树,雨过浦沉钟。
渔父虽相问,那能话所从。

作品评述

《日暮江上》

孤帆收广岸,
落照在遥峰。
南北渡人少,
高低归鸟重。
潮回沙出树,
雨过浦沉钟。
渔父虽相问,
那能话所从。

《日暮江上》这首诗是唐代许棠所作。诗意写的是夕阳下江上的景色和心情。孤帆靠岸,太阳落在远处的峰峦之上。江上的人船往来不多,但归鸟却在不同的高低之间飞翔。潮水退去,沙滩上的树显露出来,雨过之后,浦口的钟声沉静而悠长。尽管有渔父向他打听情况,但他不能告诉渔父自己的所从。

整首诗意境高远,透露出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江上的景色,展示了一个寂静而幽美的画面。诗中的主题是时光的流转和生活中的瞬间感悟。作者通过寥寥数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同时,诗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也贯穿了整首诗。诗中的江、帆、峰、鸟、树、雨、钟等意象,都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流转。诗人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瞬间,将自己和自然环境相互映照,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节奏流畅,言简意赅,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触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引发读者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同时,诗中的孤独和无奈也让读者产生共鸣。全诗情绪平和,表达了一种日暮江上的宁静与淡然。读完这首诗,读者不禁沉浸于一种宁静和思考的氛围之中。

译文:

孤舟停靠在广阔的岸边,
夕阳照耀在远山之上。
江上的行人寥寥无几,
不同高低的归鸟却频繁。
潮水退回,沙滩上的树现出长势,
雨过浦口,钟声沉静如冥河。
尽管有渔父追问,但我不能述说所从。

诗词推荐

民于万物已称珍,圣向民中更出群。介石不疑何尽日,知几何患未如神。若无刚果难成善,既有精明又贵纯。祸福兆时皆有渐,不由天地只由人。

三年牢落荒江路。忍明日、辄帆去。冉冉年光真暗度。江山舞助,风波有险,不是留君处。梅花万里伤迟暮。驿使来时望佳句。我拚归休心已许。短篷孤棹,绿蓑青笠,稳泛潇湘雨。

溪声滩外急,草色两中深。客意自南北,山光无古今。

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金盆浴未了,绷子绣初成。翡翠雕芳缛,真珠帖小缨。何时学健步,斗取落花轻。

春暖秋凉人半醉,安车尘尾闲从事。虽无大德及生灵,且与太平装景致。

除夕生鱼有异逢,挑灯两度散春风。莫言九六无心得,须信乾坤一念中。

志凌三蜀客,心爱五湖人。co死酒中老,谋生书外贫。扫花眠石榻,捣药转溪轮。往往乘黄牸,鹿裘乌角巾。

姚家新婿是房郎,未解芳颜意欲狂。见说正调穿羽箭,莫教射破寺家墙。

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

寓形宇宙间,佚我方以老。流光安足恃,百岁同过鸟。顷子萦网罗,文采缘自表。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但记寒岩翁,论心秋月皎。黄香十年旧,禅学参众妙。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官居职事理,晨起何用早。桐阴满西斋,叱吏供洒扫。眷予东南来,野饭煮芹蓼。葆光既清尚,令尹

东来珠履与旌旗,前者登朝亦一时。竹马迎呼逢稚子,柏台长告见男儿。花飘舞袖楼相倚,角送归轩客尽随。独有贱夫怀感激,十年两地负恩知。

臣奢无辜为君戮,臣胥敢怒不敢哭。朝辞楚疆莫吴国,还兵入郢亦太酷。愤愤心,还未足。楚何怨?吴何恩?豫让死,王裒存。是邪非,不必论。一片鸱夷皮,裹骨难裹魂,北风莫遣向越奔。向越奔,无不可,只恐仇吴似仇楚。

讲馀多滞疾,林下掩重扉。度日人稀到,残阳鸟独归。山光来有势,云影去何依。世态那堪说,唯君念息机。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

黯澹江村春日斜,汀洲芳草野田花。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

锦里宁相敌,东皋未敢多。昔人频代谢,佳客始经过。草草身安计,乌乌耳热歌。预愁君别后,独往怯烟萝。

宿昔试安命,自私犹畏天。劳生系一物,为客费多年。衡岳江湖大,蒸池疫疠偏。散才婴薄俗,有迹负前贤。巾拂那关眼,瓶罍易满船。火云滋垢腻,冻雨裛沉绵。强饭莼添滑,端居茗续煎。清思汉水上,凉忆岘山巅。顺浪翻堪倚,回帆又省牵。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几杖将衰齿,茅茨

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患身是幻逢禅主,水洗皮肤语洗心。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江外雨初收。江水悠悠。旧时桃叶去难留。几度春风杨柳暗,不系离舟。别久减风流。梦断西楼。年年二月蹋青游。不是沙边无杜若,懒寄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