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孟浩然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拼音和注音
luò yáng fǎng cái zǐ , jiāng lǐng zuò liú rén 。
翻译及意思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词语释义
才子:(名)特别具有才华的人。
洛阳: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
流人:被流放的人。离开家乡,流浪外地的人。浪子。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原诗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