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翁卷

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
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
世自轻前辈,天犹活此翁。
江湖不相见,才见又西东。

作品评述

《赠翁卷》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仅擅长写作唐风,
尤其精于选用不同的体裁。
有时千载历史事,
只在一个联句中体现。
世人虽然轻视前辈,
但上天依然保留了这位翁的才华。
江湖中再难相见,
但才华仍然在东西两方面流传。

诗意:
这首诗以赠送一卷书卷给某位翁(长者)为主题,表达了对翁的赞美和对文学才华的敬佩。刘克庄自称自己不仅擅长写作唐代的风格,还在选用不同的体裁方面具有特长。他在诗中提到,有时候千年的历史事件只能通过一个联句(两行诗)来表达,强调了他的才华和写作的精妙。尽管世人对前辈的成就持轻视态度,但上天仍然保留了这位翁的才华,展示了刘克庄对前辈文人的尊重和对文学传承的重视。最后两句表达了刘克庄和这位翁在江湖中再难相见的遗憾,但他们的才华却在东西两方面流传不息。

赏析:
《赠翁卷》通过对一位翁的赞美,展示了刘克庄对文学才华的敬佩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视。诗中运用了对唐代风格的擅长以及选用不同体裁的能力来彰显自己的才华。通过强调历史事件只能通过一个联句来表达的方式,刘克庄展示了自己对诗词的掌握和创作的精妙。他对前辈的成就给予了肯定,并表达了对文学传承的重要性的思考。

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刘克庄和这位翁在江湖中再难相见的遗憾,这种遗憾也可以理解为文人士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流失和疏远的感叹。尽管如此,刘克庄认为文学才华会在东西两方面流传,说明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停止,只是在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中得到了延续。

总体而言,《赠翁卷》既是对一位翁的赞美,又表达了对文学才华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通过对自己才华和前辈成就的认可,刘克庄呼吁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强调了文人士人对于文化保留和传承的责任感。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牢落空房我挂包,忆君过我夜推敲。东南大半行将遍,应有新诗许借钞。

早从偏门入,暮从南堰归。鲍郎山前路,空翠浮烟霏。秋令忽已深,病骨频添衣。向来慕功名,常恐斯心违。乃今知其难,崦嵫迫残晖。伯鸾与幼安,尚友或庶几。到家亦既夕,青灯耿窗扉,且复取书读,父子穷相依。

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因山成众像,不复藉蟠螭。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驯狖移高柱,庆云遮半层。夜深寒焰白,犹自缀金绳。磊落风初定,轻明云乍妨。疏中摇月彩,繁处杂星芒。火树枝柯密,烛龙

层云愁天低,久雨倚槛冷。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心将时人乖,道与隐者静。桐阴无深泉,所以逞短绠。

梅花韵似才人面。为伊写在春风扇。人面似花妍。花应不解言。在手微风动。勾引相思梦。莫用插酴醿。酴醿羞见伊。

颜发今如此,光阴更几何。不堪上麟阁,只合入鸡窠。足弱追花懒,瞳昏认字讹。一般差自慰,卷里警联多。

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敝庐无良辰,荒田多荒岁。贫贱重离别,君乎休富贵。

已是年时欲雪天,谁回冷落作芳妍。极知品在群葩上,忽与梅争一着先。颜色依然香墨重,花头不减暮春圆。人言桃李多如此,有底能移造化权。

声望去已远,门人无不知。义行相识处,贫过少年时。妨寐夜吟苦,爱闲身达迟。难求似君者,我去更逢谁。

石劣不受凿,水归时碍行。却令无竞性,翻作不平鸣。逆折声犹壮,崩腾色自明。我行殊昧险,于此独婴情。

磊落襟怀人不知,回头堪叹亦堪悲。杯残炙冷穷工部,齿豁头童老退。十事有九不如意,百年逾八欲何为。早知人世暗如漆,只合灶间食蛤蜊。

卦下观一彖,卦中求六爻。今人仅知此,着眼未为高。

儒冠儒服委丘墟,文采风流化土苴。尚有陆生坑不尽,留他马上说诗书。

岁在戊午正月五,代宰臣供万寿诗。凤凰山下芙蓉阁,龙础无踪世不知。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赫赫翼祖,受命于天。德迈三代,威加八埏。陟配上帝,明社告虔。流光垂裕,于万斯年。

民生自煎熬,煮豆共萁爨。居然忘本根,光阴不供翫。藏山夜半失,乌合归星散。因病见不生,达人果大观。

欲谈无应莫吾容,悔不居身可否中。尽日小斋何所乐,芭蕉宜雨竹宜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