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八首

天逾铁勒偏无夜,地到扶桑更有人。
民首自黔心自白,诗书万古不忧秦。

作品评述

《读史八首》是宋代陈普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述天地的广阔和人民的伟大,表达了对历史的推崇和对文化的自信。

译文:
天已渡过铁勒,再无黑夜;
地延伸至扶桑,仍有人居。
百姓自豪,心中明白;
诗书永存,不忧心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浩渺的天地为背景,描绘了天空已经过了铁勒(古代称呼北方游牧民族)的领域,再也没有黑夜的现象。同时,地面延伸到了扶桑(古代对日本的称呼),仍有人居住。这种描述暗示了天地的广袤和人类的存在。

诗人陈普通过描写天地的辽阔,表达了对历史的推崇。他认为历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人们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赞扬了人民的自豪感和明智,认为人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感到自豪,心中明白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诗书的永恒价值的信心。陈普认为,诗书是万世不朽的,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他相信,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诗书都将永远存在,流传下去。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天地和人类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敬重与自信。它鼓励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自豪感,并相信诗书的永恒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启发人们思考历史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在历史中的角色和责任。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推荐

拍岸蒲萄江水碧,柳带挽归艎。破闷琴风绕袖凉。蔌蔌楝花香。淡烟疏雨随宜好,何处不潇湘。愿作双飞老凤皇。莫学野鸳鸯。

人物又无双,馀事锦机闲织。□就两都新赋,笑一生联缉。来年秋色起鹏程,一举上晴碧。须洗玉荷为寿,助穿杨飞的。

猿鸟共不到,我来身欲浮。四边空碧落,绝顶正清秋。宇宙知何极,华夷见细流。坛西独立久,白日转神州。

若将妄语诳众生,永劫不来世上行。无缝塔中非相貌,劈头坐却老卢能。

霜风摧兰。银屏生晓寒。淡扫眉山。脸红殷。潇湘浦,芙蓉湾。相思数声哀叹。画楼尊酒闲。

我辈从来不入时,知心粗有砚相随。肯分雪屋十年梦,写作秋山一段奇。帘静堂深无比客,岁寒亭老有先师。梧桐带晚西风起,笑指床头铁蒺藜。

孤芳皎皎怕人知,欲近清香远却宜。认得清香端的处,等闲着眼莫相疑。眼前禁得一枝横,不用千林缀玉英。花谢花开浑不问,只将佳处付诗情。

金华绝出气凌霞,不愧君王坐赐茶。商岭烹来思旧样,洛泉煎处叹新芽。诗评未怕人生瘿,盐济惟防贼破家。賸欲苍生苏息否,刚严须是相王嘉。

半升粟饭养残躯,晨起衣冠读典谟。莫谓此生无用处,一身自是一唐虞。

一从分首剑江滨,南国相思寄梦频。书去又逢商岭雪,信回应过洞庭春。关河日日悲长路,霄汉年年望后尘。愿指丹梯曾到处,莫教犹作独迷人。

日光如熔金,涌上沧海流。一朝复一朝,铸出万古愁。大炉石破碎,世事安得休。明月只照夜,时时如屈钩。常娥与玉兔,捣药何所瘳。大患不自治,更被虾蟆偷。我思天地间,二物最取尤。措置尚若此,细故曷用忧。著书欲传道,未必如孔丘。当时及後代,见薄彼耽周。功名信难立,德行

安乐窝中书一编,君从何许得真传?我无杜曲业麻在,也道此生休问天。

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轻剪绿丝秋叶暗,密扶纤干夏阴繁。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改深根。

被色空成象,观空色异真。自悲人是假,那复假为人。

五湖春水接遥天,国破君亡不记年。唯有妖娥曾舞处,古台寂寞起愁烟。

几回桂州梦,欠一桂州诗。何日万里外,吟梅真大奇。

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明月皎皎入华池,白云离离度清汉。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新系青丝百尺绳,

信次尚村落,食眠随晓晡。山瓶馀濩倒,僧宇谒伊蒲。笑挟兔园策,问收鱼澳租。前滩起鸥鹭,为我作前驱。

绝顶久潜隐,心闲道更真。山深林下雪,堂静画无人。云抱看经石,禽接入定身。敢言他世约,安养愿相亲。

一官归老岂嘉宾,喜见群材入选抡。学变古今人得意,化行梁楚俗还醇。士蒙余勇天同力,诗度清秋物再新。勉作功名求善颂,径从平地据通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