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末明初王祎的《存存斋为沈仲说赋》
拼音和注音
lǐ yǒu tài jí , zhì quán ér chú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太极: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
王祎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原诗
理有太极,至全而纯。厥分动静,曰为阳阴。
化育之妙,运行无垠。维帝降衷,赋于下人。
凡人之生,其禀匪殊。匪厚于圣,匪薄于愚。
是谓成性,至善弗渝。存而又存,乃其本初。
道由此出,义由此立。存之之功,弥久不息。
维其不息,与圣合德。与天为一,天之牖民。
亦孔之明,如何愚人。自戕其成,幸兹哲人。
日夕战兢,尚克敬哉,以无忝尔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