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贯休的《相和歌辞。阳春曲》
拼音和注音
wèi kǒu mò xué ruǎn sì zōng , bù yán shì fēi fēi zhì g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是非:1.对与错;正确和谬误:明辨~。2.口舌;纠纷:招惹~。搬弄~。3.评论;褒贬
不言:不说。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料。
嗣宗:三国魏阮籍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非非:1.谓否定应该否定的事物。非所当非,不是就是不是。2.喻不切实际的幻想。3.犹言大不以为然。4.“非非想”的略语。5.并非错误。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原诗
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公。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男儿结发事君亲,须斅前贤多慷慨。
历数雍熙房与杜,魏公姚公宋开府。
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
忍见苍生苦苦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