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洞庭秋三十首(其二十六)》
拼音和注音
zhè gū shēng duàn xī rì fú , jūn shān wèi chóu huáng líng chó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黄陵:黄陵huánglíng轩辕黄帝陵墓的略称。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因而亦称“桥陵”。陵前有黄帝庙和汉武帝所修的祈仙台,周围有数以万计的千年古柏。黄帝庙中残存北宋以来的碑刻多块
君山:山名。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
鹧鸪:动物名。鸟纲鸠鸽目。体大如鸠,头顶暗紫赤色,背灰褐色。嘴红,腹部带黄色,脚深红。群栖地上,营巢于土穴中。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原诗
鹧鸪声断西日浮,君山未愁黄陵愁。
白浪几何倾楚塞,金风既展讫神州。
萧飒万个撼斑管,迢递千古疑胶舟。
贾至张说尔何物,落拓欲牵万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