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黄昏已作风翻絮,半夜犹惊月在沙。
照汴玉峰明佛刹,隔淮云海暗人家。
来牟有信迎三白,薝卜无香散六花。
(薝卜,栀子花也,与雪花皆六出。
)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斗喧哗。
分无纤手裁春胜,况有新诗点蜀酥。
醉里冰髭失缨络,梦回布被起廉隅。
君应旅睫寒生晕,我亦饥肠夜自呼。
明日南山春色动,不知谁佩紫微壶。

作品评述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黄昏和半夜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和人情世故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黄昏已经起了风,树叶像棉絮一样飘飞。
半夜时分,月亮仍然挂在沙滩上,使我惊讶不已。
照耀着汴河岸边的玉峰明亮如佛刹,
遮蔽着淮河对岸的云海,让人家的房屋显得昏暗。
来自牟县的信使带来了关于三白的消息,
薝卜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六朵花瓣如雪花一般绽放。(薝卜,即栀子花,与雪花都有六片花瓣。)
我想叫阿咸来守岁,但林中的乌鸦和栎树下的马儿太吵闹。
没有细腻的手来裁剪春天的胜景,
何况我还写了新诗点缀着蜀地的酥油糕点。
在醉酒中,冰髭失去了系带,头巾滑落,
在梦中回到了破旧的被褥里。
你应该早就有寒意,睡眼生红晕,
而我也因饥饿而在夜间呼唤。
明天,南山将迎来春色的变化,
不知道是谁带着紫微壶前来赏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黄昏和半夜的景象为开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叹和思考。黄昏时的风翻起树叶,给人一种温暖而凄美的感觉;半夜时,月亮依然高挂在沙滩上,给人一种意外和震撼。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汴河边的玉峰明亮如佛刹,给人一种神圣而辉煌的感觉;而淮河对岸的云海却使人感到昏暗和遥远。通过对这两种景象的对比,作者表达了人世间的喜悦和痛苦、光明和黑暗的并存。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想叫阿咸来与自己共度岁末,但是林中的乌鸦和栎树下的马儿吵闹,使得宁静的岁月无法实现。他感慨自己没有巧妙的手艺来营造春天的美景,却又自豪地提到自己写了新诗,点缀了蜀地的酥油糕点。他在醉酒中失去了头巾和系带,梦中回到了简朴的被褥之中。作者借由这些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琐碎和情感寄托的思考。

最后两句提到明天南山将迎来春色的变化,但是作者并不知道谁会带着紫微壶前来欣赏。这里紫微壶是指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之物,象征着吉祥和福气。作者以此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未知的好奇。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绘为主线,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苏轼对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感慨。他借助自然景象的变化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中喜悦与痛苦、光明与黑暗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赋予意义和象征的运用,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方式。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曳杖推门去,问讯西溪云。超然人境异,佳气日氤氲。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开门见秋山,忻然如故交。烟云淡相媚,卉木青未雕。兹游忽自念,谁与为登高。目涉已千仞,神游还九霄。世短奚足叹,意多亦徒劳。奈何怨迟暮,况复怀覆蕉。至乐岂必酒,天真自陶陶。长吟对寒花,万期犹一朝。

我来淮阴城,千江万山无不经。山青水碧千万丈,奇峰急派何纵横!又闻九华山,山顶连青冥。太白有逸韵,使我西南行。一步一攀策,前行正鸡鸣。阴云冉冉忽飞起,千里万里危峥嵘。譬如天之有日蚀,使我昏沈犹不明。人家敲镜救不得,光阴却属贪狼星。恨亦不能通,言亦不足听。长鞭

村左小溪傍。粉黛宜芳。寒添潇洒冷添霜。清瘦几枝堪入画,竹映苔墙。疏影浸横塘。月暗浮香。当时曾伴寿阳妆。不似东君先倚栏,泄漏春光。

同僚归去后,挟册此婆娑。树密阳光薄,庭空鸟语多。静中知有味,睡外更无何。彷佛沧洲兴,悠然起细哦。

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高标终是绝尘氛。两箱留烛影,一水试云痕。饮罢清风生两腋,馀香齿颊犹存。离情凄咽更休论。银鞍和月载,金碾为谁分。

放舟杞国岸,汴渠正东注。汤汤舟下水,适与舟相遇。泛泛水上舟,与水共东去。舟水讵相离,曾不迁故处。世人迷动静,顺流疑若遡。不然逐流浪,汩没为所误。吾作放舟诗,明此流水住。老矣耄何为,聊用持世故。

寸晷场中较尺寻,荣亲无路泪盈襟。一贫谁过箪瓢巷,百口难宽儿女心。昨梦重圆知误喜,平生失计为工吟。近来文体尤趋薄,古道何由可语今。

朝云蔼蔼弄春晖,万木欣欣暖尚微。造化未尝私一物,各随妍丑自芳菲。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东风来何时,百花已飘零。独余堤上柳,惨淡含春荣。扁舟复何适,延客江上亭。顾无青玉案,何以送子行。攀条欲相赠,上有双流莺。流莺正求友,奈此别离情。

文章不数向歆辈,姓字须教班马香。

吴王歌舞地,千载一登临。犹有颓基在,空余秋草深。香销珠珮化,土蚀玉钗沈。楚客今朝别,仍多感慨心。

名利从来本任才,行人不用苦相猜。壶中日月长多少,闲步天津看往来。

问渠田父定无饥,却道官人那得知。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

唤作拄杖则触,不唤作拄杖则背。若也识得,荆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横身。脱或未然,普贤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一骑飞来速。报平山、将颁凤检,宠分符竹。自是平淮勋名在,姓字屏风纪录。正欲革、潢池风俗。古括久思贤太守,待东山、一起苍生福。唐李段,追芳躅。横舟竹下凭青鹿。庆生朝、称觞蔼蔼,履珠簪玉。争奈回溪民望切,计日带牛佩犊。便合早、秣驺脂毂。圣眷处公犹未惬,俟朱幡、

珠自右,紫电入丹城。内养婴儿成赤象,时逢五转采阳精。火自水中生。烧鬼岳,紫电起峥嵘。随意嬉游寰海内,寐如砂碛卧长鲸。时序与偕行。

无相光中未兆身,清虚渺邈岂为邻。一轮明月当轩照,玉殿萧萧不见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