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送刘侍讲景元使交南》
拼音和注音
shí guò yù lín zhēn kě zài , shān gāo tóng zhù gèng xū d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铜柱: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神话传说中的天柱。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莫辞旌旆拂炎蒸,专对还推赐也能。
石过郁林真可载,山高铜柱更须登。
中朝正朔行无外,绝徼殊妆睹未曾。
别后玉堂长见梦,富良江上夜深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