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井

玲珑映玉槛,澄澈泻银床。
流声集孔雀,带影出羵羊。
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锦芳。
帝力终何有,机心庶此忘。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咏井》

玲珑的井水映照着玉石栏杆,清澈的泉水像银色的床一样流淌。流水的声音聚集着孔雀的儿歌,映出充满羊毛的倒影。桐花凋零时伴着秋天的蛙声散去,桃花吐放时衬托着春天的锦绣花香。皇帝的权势终究会消亡,机心的私欲如此被遗忘。

诗意:
这首诗歌以描绘井水为主题,通过对水的形态和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人事的变迁。井水清澈明亮,象征着纯真和智慧,代表着一个平静和安宁的世界。与井水相对应的是帝王的权力和机心的欲望,它们都是短暂而虚幻的,并最终会被遗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水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变迁的思考。井水象征纯洁和智慧,与之对应的是世俗的权势和欲望。通过井水与帝王权力的对比,呈现了时光流转中的平衡和无常。诗中的井水和孔雀、羊等形象的结合,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丰富度。最后一句“帝力终何有,机心庶此忘”,用虚幻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权力的蔑视和对平凡真善美的崇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井水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权力和欲望的反思,强调了生命和纯真的可贵。诗歌表达了对世俗的无奈,同时又启示人们应当注重内心的安宁和真善美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苏味道的子嗣后裔

  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里,即今之栾城苏邱村。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二与众不同。这个老二叫做苏份,苏味道死后,苏份就在眉山县(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三儿子叫苏辙(苏洵的长女是八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对于祖籍栾城,“三苏”一直念念不忘,他们在文章、诗词、书画上经常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等;苏辙被朝廷授予“栾城县开国伯”,他的作品集叫《栾城集》;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今天,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启贤堂内,还供奉着眉山苏氏始祖——唐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的画像。

苏味道的生平

  苏味道少年时便和同乡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

  吏部侍郎裴行俭爱其人华,愉逢征计空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中宗妃之父裴避道重任左金吾怀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样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延圣元年(公元695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武后闻知,将张锡流放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公元698年)复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赠冀州刺史。

  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苏味道的介绍

  九岁能诗文,少有才华,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20岁中进士,早年为咸阳尉,因吏部侍郎裴行俭赏识,随裴行俭两征突厥,为书记。圣历初官居相位。先后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深得武则天赏识。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眉州刺史。不久又复迁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终年58岁。

  苏味道谙练台阁故事,善章奏。由于武则天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而常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处事模棱两可,世号“苏模棱”。青年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他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著有《苏味道集》已佚,所作诗今存十六首,载《全唐诗》。

苏味道的文学贡献

  苏味道和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在初唐诗人中,“苏李”往往又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相提并论,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苏李”的成就不及“沈宋”,但由于他两人身居高位,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 苏味道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

  新、旧《唐书》著录《苏味道集》1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仅16首。除《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一首为七律外,余均五言律诗。

诗词推荐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古诗

领童闲荷锄,埋核间群木。他人顾我笑,岂察我心曲。我欲千树桃,夭夭遍山峪。山椒如锦烂,山墟若霞簇。下照平湖水,上绕幽人屋。清香满邻里,浓艳蔽林麓。夺取武陵春,来悦游人目。花开复花落,知荣必有辱。荣辱苟能齐,人人心自足。须知我种桃,可以化风俗。

古诗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相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古诗

明镜偷神秀,菩提犯卧轮。更将旧衣钵,占断不传人。

古诗

若耶溪上凉如许,五月清风不知暑。半空浓翠接苍烟,满眼轻阴觉疏雨。织女潭边深复深,绕门山畔石成林。红妆荡桨谁家女,笑入荷花无处寻。

古诗

渴梦吞江起解颜,诗成有味齿牙间。前身邺下刘公干,今日江南庾子山。

古诗

江山独去游,游遍始应休。云外敲清磬,船中剃白头。阻风孤岛晚,听雨二林秋。南国多嘉境,诗牌几处留。

古诗

齿如编贝汉东方,不学咿嚘況对扬。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

古诗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古诗

野服纶巾。白须红颊,无限阳春。二满三平,粗衣淡饭,钟鼎山林。尊前喜气轮囷,道蚕麦、今朝甲申。天放新晴,人占一饱,老子宽心。

古诗

南亭不减北邙高,美景因公见一朝。已看溪山如在画,更传风雅似闻韶。栽桃定有仙家在,种竹宁无隐者招。秀气当为多士福,未应都放与渔樵。

古诗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古诗

溪风拂拂卷征衣,溪上攀辕恨马迟。蝗不入闽今已矣,碑无留岘古求之。泉知送客声犹咽,烛昧留人泪漫垂。愿速长沙还贾谊,为公江上斩鲸鲵。

古诗

落月挂林高,溪行屡着篙。不令惊水宿,频觉送鸡号。此趋今成熟,吾生毋乃劳。何能永谢去,自学小舟操。

古诗

溪上幽人拾旧查,洞中丁户采新芽。欲乘赤鲤惭仙骨,自瀹霜毫爱乳花。莋路跨骡胜五马,邮筒得酒散双衙。武夷道士知君否,正拥风鸾里月茶。

古诗

出得出不得,是定非正定。冈明与文殊,丧却穷性命。

古诗

世间草隶是云礽,汲冢深埋唤不譍。五百年间徐骑省,一千年后李阳冰。

古诗

中书考已敌汾阳,神气清明骨更强。客倒壶觞弄风月,酒阑灯火事文章。传家正有书千卷,积庆真成笏一床。看取西湖共长久,年年菊会答秋光。

古诗

[太簇为徽]八卦相荡,一气散施。隆炽恢台,职神声之。肃肃飚御,神咏于天。于昭神休,天子万年。

古诗

万事人人咨伯始,他年文采动词场。轩墀喜色回天眄,鞍马青春照地光。社燕宾鸿催日月,乔松翠竹饱风霜。丈夫勋业莫嫌晚,良骥由来老更骧。

古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