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
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
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
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嗷嗷夜猿鸣。

作品评述

陈子昂的诗,大多以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而这首五律,无论从结构的严谨或情韵的悠长上说,都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

  诗题中的乐乡县,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本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次”是停留的意思。

  首联说,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杳”,遥远。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首句中的“杳无际”,联系着回头望的动作,虽用赋体,却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以下各联层层剥进,用淡笔写出极浓的乡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三句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边城”,意为边远之城。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对中原说来是边远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霭之中终于来到了乐乡城内。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入城前见到过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这时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萧梁时钟嵘论诗,有所谓“自然英旨”的说法(见《诗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浑成,可以说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诗家妙笔。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但当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jiào叫)”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需要顺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诗出于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字面全同,而所写情景各异。由于陈子昂用人若己,妙过前人,因而这一诗句得以广为流传,沈约的原诗反倒少为人知了。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综上可见,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但也由此使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陈志明)

作者介绍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子昂顾左右,辇千缗市之。衆惊问,子昂曰:“余善此。”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入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奉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赋工之伎,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徧赠会者。一日之内,名满都下。擢进士第。武后朝,为灵臺正字。数上书言事,迁右拾遗。武攸宜北讨,表为管记,军中文翰,皆委之子昂。父为县令段简所辱,子昂闻之,遽还乡里,简乃因事收繫狱中,忧愤而卒。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骈丽秾缛,子昂横制颓波,始归雅正,李杜以下,咸推宗之。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推荐

〔走笔成〕束带趋承明。守官唯谒者。清晨听银蚪。薄暮辞金马。受辞未尝易。当是(一作御)方知寡。清范何风流。高文有风雅。忽佐江上州。当自浔阳下。逆旅到三湘。长途应百舍。香炉远峰出。石镜澄湖泻。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范蠡长好之。庐山我心也。送君思远道。欲以数行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夜来斗庵,左顾绿云,右盼素娥。好态浓意远,随宜梳洗,轻轻莲步,艳艳秋波。妒宠争妍,娇痴无际,齐劝诗翁金叵罗。翁微笑、□一时饮尽,谁少谁多。月娥。唱后颜酡。莫也怕、浮云妒月麽。问苏州刺史,旧欢如梦,江州司马,衫湿如何。翠幕空垂,唾花无迹,忍听樽前飞燕歌。销凝

方欣林下共谈禅,底事深公挽出山。千里同风无道俗,何妨一笑便言还。

禄放迹异端,偏荒事同蹇。苟忘风波累,俱会云壑践。险式压西湖,侨庐对南岘。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卷。山势远涛连,江途斜汉转。坐啸予多暇,行吟子独善。并辔躧郊郭,方舟玩游演。虚声万籁分,水色千里辨。不知岸阴谢,再见春露泫。绿壤发欣颜,华年助虫篆。上世时难接,古人

生长在江南,不爱江北住。家在阊门西,门垂双柳树。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情 一作:愁)

衣润熏笼暖,灯残漏箭长。鸣鸡带窗月,立马怯庭霜。病骨阴晴觉,官身早夜忙。火城那复梦,愁绝软尘香。

我正无心懒似云,那堪奔走污缁尘。飞花岸柳偏留客,吹浪江豚忽拜人。玉带暂抛烦转语,楞伽曾写悟前身。异时好说金山寺,小小渔舟唤渡频。

江店鸡鸣促去桡,月斜滩口又平潮。楚天不尽吴天远,烟树和愁望转遥。

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算公田二顷,谁如元亮,吴牛十角,未比龟蒙。面目堪憎,语言无味,五鬼行来此病同。*盐里,似杨雄寂寞,韩愈龙钟。何人炮凤烹龙。且莫笑、先生饭甑空。便看来朝镜,都无勋业,拈将诗笔,犹有神通。花柳横陈,江山呈露,尽入经营惨澹中。闲身在

孤猿啼处宿山村,读尽离骚自掩门。寓意偶成长短句,半窗灯火月黄昏。

西轩宜热竹能藏,雨落何方此自凉。已对西湖冰雪句,一时顿有更徐王。

暮齿忽将及,同心私自怜。渐衰宜减食,已喜更加年。紫绶行联袂,篮舆出比肩。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

人世斗南瑞,天上璧东星。谁分佳种,钟作间世玉麒麟。本是南阳相种,来应瑞龙间气,试听即英声。若问贤相敌,君去问参军。质金浑,标玉立,气冰清。梅花时候,结子便可鼎调金。人谓丹山苞凤,天产渥洼骏骨,德毓窦家椿。来作汤饼客,何幸厕嘉宾。

读之竟夜,遂书卷尾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春光晓看如残梦,院静宜兼竹影疏。新处触时佳意在,夜寒犹怯枕衾孤。

三年客京辇,憔悴难具论。挥汗红尘中,但随马蹄翻。人情贵往返,不报生祸根。坐令平生友,终岁不及门。南来实清旷,但恨无与言。不谓广陵城,得逢刘与孙。异趣不两立,譬如王孙猿。吾侪久相聚,恐见疑排拫。我褊类中散,子通真巨源。绝交固未敢,且复东南奔。

登览多清兴,衣襟有白云。松风不知际,仙籁坐中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