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十事·钵盂

做处全无渗漏,用时开口向天。
尽大地人饫饱,只图个不知恩。

作品评述

《禅房十事·钵盂》是宋代释宗禅师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房十事,第四事:钵盂。
做处全无渗漏,
用时开口向天。
尽大地人饫饱,
只图个不知恩。

诗意:
《禅房十事·钵盂》这首诗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和修行的智慧。钵盂是禅宗僧人用于乞食的容器,象征着禅修生活的简朴和无私。诗中通过描述禅房中的第四件事,即使用钵盂的过程,揭示了修行者应具备的内心状态和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修行的真谛。诗的第一句“做处全无渗漏”,意味着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要做到心无杂念、全神贯注。这种专注与纯净的心态是修行的基础。

第二句“用时开口向天”,表达了禅修者在使用钵盂时,将其向天空翻转的意象。这里的“开口向天”可以理解为心胸开阔,接受天地间的一切,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禅修者通过这种姿态,提醒自己保持谦卑和感恩之心。

第三句“尽大地人饫饱”,强调禅修者将自己的一切需求满足于大地之中。这里的“大地”可以理解为宇宙的恩赐,禅修者通过满足基本需求,体验到物质上的满足和丰盛。

最后一句“只图个不知恩”,道出了禅修者的追求。禅修者不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他们不为外在的恩惠所动,只图个不被物质所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越。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禅修者使用钵盂的场景,展现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修行的精神。作者以简洁的语言传递出禅修者的内心体验,表达了禅修者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的理想。这首诗词具有禅宗特有的意味,启迪人们对内心的反思和追求。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少尽其力老弃之,可怜骨立行步迟。何心更惜乾障泥,病夫醉兀枯行枝。主家刍豆岂不饱,吾宁忍死不原肥。肥时无奈人争骑,骑时鞭打无休时。

人家禊祓竞攀追,刺史春游正此时。羯鼓声中花作锦,壶筹多处酒为池。绝须丝竹娱安石,剩有篇章付雪儿。闻道续貂容下客,老无佳句坐荒嬉。

凤楼翼翼开天居,故老相传百载余。过客遥看黄幄座,侍臣长奉紫泥书。碧窗齐临石睥睨,朱栋或画金龙鱼。呜呼成祖劳开创,金扉翠牖何雄壮。八圣龙飞抚御床,千官虎拜瞻仙仗。今皇有道如先皇,垂衣日日开明堂。祝融胡为太亡赖,炎火顷刻令飞扬。雷霆云雨尚不息,人力何以施刚强。

需头章薦重,方底诏除荣。人比鸣琴令,官参梦马卿。菰烟吴地景,涛鹭浙江程。美政应天报,姚虞旧俗清。

暂向天台参众真,虎丘风月远随身。琼台肯便长栖去,无限人间未度人。

旅病情先恶,愁眠梦更惊。犬须终夕吠,月到五更明。未解波头意,偏来枕底声。平生厌行路,投老正追程。

闲思至道年中事,独倚左冯城外楼。目断平皋人不见,暮天无际水悠悠。

一刀两段绝譊讹,天下禅和不奈何。头戴草鞋重漏泄,知恩者少负恩多。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青山白云,落花芳草。若是灵利阿师,终不回头转脑。

万松邀我上崔嵬,入寺山屏次第开。无说欲知真说法,松声还送出山来。

瞿昙腊月八,夜半走出山。贼路羊肠曲,偷心虎背斑。

红白莲房生一处。雪肌霞艳难为喻。当是神仙来紫府。双禀赋。人间相见犹相妒。清雨轻烟凝态度。风标公子来幽鹭。欲遣微波传尺素。歌曲误。醉中自有周郎顾。

野花吐芳不择地,幽草吹馥宁只春。兹日纵为无事日,此身不是自由身。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昔常咏遗风,著为

华堂掩映一池清,着此崔巍若化成。胸次玲珑具丘壑,世间仿佛见蓬瀛。碧云堆上千峰立,绿水光中万象生。欲去河阳种桃李,回头又觉宦情轻。

东君不锁寻芳路。曾是莺花主。有情风月可怜宵,犹记绿窗朱户。十年空想,春风面杳,无计凭鳞羽。凄凉怀抱今如许。天与重相遇。不应还向楚峰前,朝暮为云为雨。算来各把,平生分付,也不是、恶著处。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及茲百事懒,作意三日闲。聊将烧灯夜,付与儿辈看。来陪老禅伯,杖履同跻攀。曲折几藓磴,竹引春斓斑。窦口咽细泉,崖腹鸣飞澜。足疲眼界远,语乐心地安。倒景射西崦,晃荡云海宽。十年戎马后,集此

亲见仙科唱第时,宠均宣室对神釐。汉台诏令方深厚,好取名郎作训辞。

莫嫌工部太侵寻,老杜称呼直至今。我但六年难改口,不知老杜更年深。

金声乃是古诗流,况有池塘春草俦。莫遣宣城独垂号,云山彼此谢公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