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虞俦的《和汉老弟南坡三十韵》
拼音和注音
běi quē shū xiū shàng , dōng shān jì bù xié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东山:1.《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朱熹集传:“东山,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玉汝有爱妾刘氏,将行,剧饮通夕……刘贡父,玉汝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嫖姚不復顾家为,谁谓东山久不归。’”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2.日观峰的别名。3.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又,临安、金陵亦有东山,也曾是谢安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宋沉遘《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东山去,还期宣室来。”清赵翼《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东山丝竹渺前尘。”4.代指谢安。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征虏投壶暇,东山赌墅优。”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清赵翼《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东山。”赵朴初《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东山。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江青爪牙讲话,矛头指向周总理,赋此书愤。”6.泛指东面的山。宋苏轼《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清郑燮《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杨朔《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7.春秋时少数民族赤狄别种东山皋落氏的省称。《国语·晋语一》:“﹝晋献公﹞是故使申生伐东山,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韦昭注:“东山,皋落氏。”8.南朝梁何胤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亦曰‘东山’。”
虞俦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原诗
北阙书休上,东山妓不携。
宦情元梦鹿,交道只黄鹂。
瓜戍怀桐汭,星回直摄提。
双凫方欲下,只履又还西。
尘土惭书剑,江山识杖藜。
青冥甘蹭蹬,素手孰提撕。
笑幕空巢燕,怜藩几触羝。
兹坡何爽垲,造物复推挤。
萧寺钟声远,坊门酒旆低。
目行无远近,脚力免攀跻。
更喜经前圃,何妨过小溪。
烟林轻曳练,云岫近横梯。
井邑千家丽,川原四望迷。
披榛通曲径,锄麦乱蔬畦。
梅杏增奇观,牛羊失旧蹊。
道傍知苦李,霜后认红梨。
植竹行抽笋,栽杨蚤秀稊。
霞蒸桃处处,露怨草凄凄。
红白宜相间,高卑未得齐。
壶浆旁舍乞,饭裹小童赍。
著屐应同谢,登仙不羡倪。
芳菲催羯鼓,早晚映榱题。
葵绿新含露,芹香旧煮泥。
鸿宾天外去,鸠妇雨中啼。
密荫真堪托,安枝可以栖。
应须回俗驾,未肯厌家鸡。
蜂识花前酒,鸦随陇上犁。
角看童子丱,齿见老人齯。
靖节莲为社,梁侯稗觅稊。
问渠何所见,公子岂知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