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闽关(二首)

建溪激箭向南流,石齿如锋斗客舟。
篙子踏歌浑不畏,行人遥望替生愁。

作品评述

《过闽关(二首)》是明代诗人刘基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经过闽关的情景,以独特的意象和形象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过闽关(二首)

建溪激箭向南流,
石齿如锋斗客舟。
篙子踏歌浑不畏,
行人遥望替生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建溪为背景,通过描写溪水的奔流和石齿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行舟者的敬佩和自己的思考。首两句“建溪激箭向南流,石齿如锋斗客舟”,通过将溪水比喻为箭和石齿比喻为锋利的刀剑,展示了溪水的湍急和石齿的险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行舟者在激流中的艰险和挑战。这种比喻和形象的运用,使得诗句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和冲击力。

接下来的两句“篙子踏歌浑不畏,行人遥望替生愁”,表达了作者对行舟者的钦佩和自己内心的感叹。篙子是行舟者用来撑船的工具,而作者将篙子比作踏歌的乐器,强调行舟者的从容和勇敢。行人远远望去,替行舟者担忧,也凸显了行舟者所面临的艰险和危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对人性的思考。作者通过对建溪的描绘,把自然景观与人的行动相结合,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诗中的景物描写充满了力量和动感,表现了作者对奔流的溪水和险峻的石齿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行舟者勇敢精神的赞赏。与此同时,作者通过行人远望的视角,表达了对行舟者所承受的压力和困难的同情之情,传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行舟者和人性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比喻,使诗句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推荐

眼看绿樽花下去,情知清话竹边留。禊觞岂是荒耽具,晋士那无经济谋。

郁郁苍梧海上山,(东海郁州山,云自苍梧浮来。)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阛。雅志未成空自叹,故人相对若为颜。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陈曾令乡邑。)

孤峰突兀现青虚,喜若羁人望故都。神马已驰身尚远,却疑真有二文殊。

新篘盎盎泻琼晶,照我襟怀彻底清。多谢白衣相问劳,举杯无语不胜情。

明月藏尘箧,曾归掌握中。得时思酷暑,袖手怯西风。用舍人相似,炎凉心不同。汗流沾背处,蔽日岂无功。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兴尽当年句曲秋,却归罨画弄肩舟。有时信脚来沙际,拾得残云补破裘。

莫为盘餮烹不鸣,借公松石听溪声。貂蝉只是麒麟楦,寄语诸公卿自卿。

雨过园亭绿暗时。樱桃红颗压枝低。绿兼红好眼中迷。荔子天教生处远,风流一种阿谁知。最红深处有黄鹂。

重湖岳阳楼,五柳渊明里。定复有佳人,与之同徒倚。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

喜与水云会,甘与水云同。云屯水聚处,塞破太虚空。

新秋气肃。此日仙翁曾诞育。禀赋应遍。绿□朱颜似少年。阶庭兰玉。行见儿孙俱曳绿。更祝遐龄。愿比庄椿过八千。

春雨挠元宵,花绽柳眠无力。风峭画堂帘幕。卷金泥红湿。王孙开宴聚娇饶,越山洗愁碧。休说凤凰城里,少年时踪迹。

渔艇冲烟岩口泊,村醪注瓦瓮头尝。雨声夜杂滩声怒,借与行人一枕凉。

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暗中谁擘口,閒里共鸣秋。气感蟾蜍冷,声归蟋蟀愁。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岂不便钳口,而犹强出头。呶呶竟无益,也胜唤晴鸠。

树精不死卧松关,呵护仙翁旧禁坛。天阔难寻骑去鹤,井香疑有炼成丹。山如辟谷秋逾瘦,屋尚凌虚夏亦寒。行遍苍崖无石髓,空和凉月倚阑干。

何处经年閟好音,暖风催出啭乔林。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藏雨并栖红杏密,避人双入绿杨深。晓来枝上千般语,应共桃花说旧心。

驱山不障东逝波,一尊莫惜醉颜酡。斜风细雨苕溪路,我是後身张志和。

恭临宝位,肃奉瑶图。恒思解网,每轸泣辜。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