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寄正叔》
拼音和注音
shí nián qiú mǎ xiàng piāo líng , yī jùn fēng chén chū hàn t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风尘:(名)①旧时比喻混乱污浊的社会生活。②比喻旅途的劳累:满面~。③旧指娼妓的生活。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飘零:(动)①(花叶等)凋谢坠落;飘落:黄叶~。[近]飘落。②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漂泊:~异乡。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十年裘马向飘零,一郡风尘出汉庭。
塞北岚烟春浩浩,蓟门山色树冥冥。
怀人西署秋云白,对酒疏灯夜雨青。
莫道扬雄长寂寞,桓谭已见太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