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其三)咏归桥》
拼音和注音
wǔ yú qiān zài shì , lì lì zài jīn zhā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舞雩:舞雩wǔyú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县东。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风乎舞雩。——《论语·先进》
今朝:(名)现在,如今:数风流人物,还看~。
千载:比喻年代久远。
历历:(形)(事物或景象)一一清楚的:往事~在目。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
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