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别成父二首

中原归尚棘,三墓久成芜。
未议增封树,先宜增封树,先宜禁牧刍。
便须营虎落,将以护龙雏。
不用平安报,惟期剪伐无。

作品评述

《重别成父二首》是宋代赵蕃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中原地区荒芜和墓地长满荒草的景象,以及对治理措施的思考和期望。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中原归尚棘,
三墓久成芜。
未议增封树,
先宜禁牧刍。
便须营虎落,
将以护龙雏。
不用平安报,
惟期剪伐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原地区的状况,表达了赵蕃对社会秩序和治理的关切。

诗的开头写道,中原地区已经归于荆棘丛生的状态,三个墓地长期以来都被荒草覆盖。这种描写给人一种凄凉和荒凉的感觉,暗示着社会秩序的紊乱和治理问题的突出。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期望。他说还没有讨论增添树木的问题,但首先应该禁止牧放家畜吃草。这里的"增封树"和"禁牧刍"是诗人对治理措施的建议,希望通过种植树木和禁止放牧来改善当地的环境和秩序。

诗的后半部分,赵蕃进一步指出应该建立警卫系统,以保护社会的安定。他提到需要建立一个能够阻止老虎侵袭的机制,以保护年幼的龙雏。这里的"虎"和"龙"可以象征着社会的危险和希望,而警卫系统则代表着治理措施的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最后一句"不用平安报,惟期剪伐无"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局势的期盼,但他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行动,而不仅仅是空谈。"剪伐无"意味着清除杂草,恢复社会秩序的意思。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中原地区的荒弃景象,并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治理的关切。诗人通过提出治理措施的建议,表达了对社会安定和秩序恢复的期望。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诗人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诗词推荐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末信没春寒。

一鸟不啼春寂寂,百花都落雨蒙蒙。十分花鸟乐风恨,半在诗中半酒中。

桃杏酣酣蜂蝶狂,儿童相唤踏春阳。老人自笑还多事,预恐明朝雨坏墙。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棹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

动时常寂寂,静处活鱍鱍。动静两俱忘,佛祖何处著。蓦地梦回头,长天飞一鹗。春风有时好,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错错错,蒸饼元来是面作。

浪激冰花潄大堤,山回云影照寒溪。一生怀抱无人见,又跃芦梢困马蹄。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澹地鲜风将绮思,飘花散蕊媚青天。

西山爽气入吾时,拄颊含毫有所思。欲把求田语玄德,莫因学圃笑攀迟。

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但得此身强健在,明年花甲又从头。

有琴写流水,无言道情素。水寒江海深,川阔牛羊暮。倒指三十年,犹记潮阳路。

已著山林扫塔衣,洗除仕路剑头炊。心光焰焰虽潜发,颔雪纷纷已太迟。度日只今闲水牯,知时从昔羡山雌。掩关未必浑无事,拟遍寒山百首诗。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

牲碑伪正朔,祠祝虏衣冠。神亦岂堪此,出门山雨寒。

汉使南还尽,胡中妾独存。紫台绵望绝,秋草不堪论。

身居仕路梦家山,一日君恩放我还。从此便为终老计,只愁造物靳清閒。

落叶满庭阶,秋风吹复起。遥忆别离人,寂寞何堪此。

江上春阴一棹闲,湿云遮袖有无间。轻莎细雨未归得,且看重重叠叠山。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帘同夏亶真成陋,床类杨褒亦太寒。不是窈娘容绝世,何妨日日借人看。

脉来层嶂远,影到片天清。洗砚云根起,归瓢乳味盈。岩花蒙润泽,水草见分明。已遂投簪志,何须起濯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