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歌(一作东飞伯劳西飞燕歌,为莺莺作)

伯劳飞迟燕飞疾,垂杨绽金花笑日。
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
黄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
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

作品评述

莺莺歌(一作东飞伯劳西飞燕歌,为莺莺作)
伯劳飞迟燕飞疾,
垂杨绽金花笑日。
绿窗娇女字莺莺,
金雀娅鬟年十七。
黄姑上天阿母在,
寂寞霜姿素莲质。
门掩重关萧寺中,
芳草花时不曾出。

中文译文:
百灵鸟飞得慢,燕子飞得快,
垂柳绽放着金色的花笑迎阳光。
翠绿窗棂里有一个娇媚的女子,名叫莺莺,
她秀发如金雀,花鬟才十七岁。
黄姑婆升仙成为神,阿母在天上独自寂寞,
她的容颜若霜,皮肤如白莲一般洁白纯净。
门紧闭,沉重的门闩,萧寺的内部寂静空旷,
莺莺没有离开过,即使是芳草盛开,百花争艳的时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烘托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女子和她的背景。诗人以明亮的笔触描写了莺莺的娇美和纯洁,用“垂杨绽金花笑日”来形容春光和生机勃勃的气氛。诗中还透露出莺莺的隐居和孤独,她的母亲已经升仙成仙,在人间寂寞无依。最后两句“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则更加强调了莺莺的隐居和遁世。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的方式,凸显了莺莺的娇美和隐居的主题。同时,通过对莺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丽与孤独、纯洁与世俗的反思,展示了唐代文人对于美丽女子的情感追求和内心的寂寞孤独之感。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浓郁的怀旧和忧伤气息,给人以静谧和忧思的感受。

作者介绍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李锜辟掌书记,锜抗命,不为草表,几见害。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歷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敬宗立,李逢吉搆之,贬端州司马,徙江州长史,迁滁、寿二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和中,擢浙东观察使。开成初,迁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武宗即位,召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尚书右僕射,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检校右僕射平章事节度淮南。卒,赠太尉,谥文肃。《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合编为四卷。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两翁相对五里近,一病同眠八月天。彼此医治须努力,要成欢醉菊花前。

市声不到处,作屋僅三间。洗砚添新水,开窗放远山。湿云侵树黑,疏雨蚀苔斑。近有间生活,吟编手自删。

笋石清琤入紫烟,陆云题处是前年。苔侵雨打依稀在,惆怅凉风树树蝉。

野蔓高台下,前朝记不诬。金文翻古偈,汉字变胡书。彩线风飘断,缃帘火烬馀。破云开白日,穿水照芙蕖。科斗频更改,庵园几遍锄。真门兼逸韵,两欲慕相如。

炎炎老火烧太空,熏灼万类势欲鎔。高田幅裂稼已腐,低壤釜沸禾生虫。金蛇飞走天鼓震,须臾散灭茫无踪。火轮烈烈扬炽焰,夜镜炯炯摩青铜。老夫望岁甚田叟,恨无神术驱群龙。平明披衣视云气,雾霭四合何冥蒙。沾濡俄顷遂滂沛,奔腾浩瀚犹崩洪。雨珠雨玉何足贵,雨菽雨粟亦有穷。

日薄愔愔热,江浑漫漫流。蝉为合尖响,燕作掺裾愁。枣熟成群打,禾登扫地收。展眉欣一饱,八月又防秋。

一公持一钵,相复度遥岑。地瘦无黄独,春来草更深。

观阙层城峻,郊宫复道开。市烟当树合,炬火逐尘来。牲帖牺人报,驺声骑士催。夜归题笏记,候晓奏蓬莱。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不知笔砚缘封事,犹问佣书日几行。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吴儿解记真娘墓,杭俗犹存苏小坟。谁与惠州耆旧说,可无抔土覆朝云。

聚星亭下书堂水。冬来欲问梅花使。圭撮是何官。人间有底难。章泉词和去。交道元如故。转眼岁将穷。溪头鹤发翁。

节去愁衣薄,虫声渐近床。偶然林下坐,早见草头霜。寒月明如此,浮云掩不妨。通宵照萝壁,忘却夜初长。

今朝五月五,粗言及细语。会得也寻常,不会超佛祖。

东南衲子密如云,何限参寥与惠勤。泉下欧苏今不作,伽佗只夜乱纷纷。

今春喜气满乾坤,应有蒲轮辗白云。恩与内分金带赤,草堂焉敢更移文。

黄鹄山前古梵宫,参差楼殿倚岩中。群峰重叠围松径,三伏嬉游爱竹风。牛首禅宗怀马素,襄阳耆旧忆庞翁。长思胜会真幽适,谁使句婴不与同。

颇怪韩夫子,犹疑谢自然。至今成福地,自古有神仙。

衰柳残荷,长山远水。扁舟荡漾烟波里。离杯莫厌百分斟,船头转便三千里。红日初斜,西风渐起。琵琶休洒青衫泪。区区游宦亦何为,林泉早作归来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